找到相关内容1483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活止观

    达到解脱。《杂阿》464说:  “修习于止终成于观;修习观已,亦成于止。谓圣弟子,止观俱修,得诸解脱界。”  止观必需双修,且需时时实践,使片刻的止观持续、坚固并足以获得片刻片刻的解脱自在。(《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050317.html
  • 烦恼的边际

    。为何不说一法不知不断而究竟苦边,谓不说眼不知不断而究竟苦边,若色、眼识、眼触,眼触因缘生受,内觉若苦、若乐、不苦不乐,彼一切不说不知不断而究竟苦边。耳鼻舌身意,亦复如是。”(《杂阿》225)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1150583.html
  • 谤 法

    ,邪见因缘,将生地狱、恶道。(参考:《杂阿》539、1278、《相应部》S.6.10、S.52.11;《经集》Sn.3.10;别杂276) (《嘉义新雨杂志》第39期) ...邪见→ 6堕恶道  一、不恭敬:  不恭敬佛.法.僧 (以为现代人大家平起平坐);于如来、律、论,起嗔恶.不善心、毁谤  二、远离善知识:  于圣贤人、说法师挑毛病(显示自己是高人);亲近邪师 (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252584.html
  • 身受与心受

      身受与心受   ╱张慈田   在杂阿470佛陀向诸比丘宣说:凡夫有苦的感受、乐的感受、不苦不乐的感受,证圣果的阿罗汉也有苦的感受、乐的感受、不苦不乐的感受。那么凡夫与圣者的差别在那里 ...则不   染著欲乐,在不苦不乐受,则不为之所系著。   为什么圣者可以身苦而心不苦呢?我们先看杂阿616,世尊告诸比丘:“当取自心相,莫令外散。所以者何?若彼比丘愚痴、不辩、不善(巧),不取自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2553167.html
  • 海莲农场

    疑虑,恐怕精深的宗教内涵从此曲高和寡,甚至因此失传。  然而,我们也必须了解,宗教的世俗化并非始于今日。就以早期的杂阿来说吧,其中有段佛陀预言阿育王弘扬佛教的记载,虽然可能是后人伪撰,但年代应该...

    王煜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469149.html
  • 探讨业果甚深以《菩萨问明品》为主

    有情     的生死流转。就如《杂阿》释尊曾说:  “自作自觉(受),则堕常见;他作他觉,则堕断见,义说法说,离此二边,处于中道而说法,所谓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。”4   (2)对无我的认同  ...)。  3 印顺.吕澄佛学辞典。页五 八四。  4《杂阿》。卷十二。  5《杂阿》。卷十二《大正 藏》第二册。页八六。  6 《显扬圣教论》卷十九、 《百法问答钞》卷三。页三 一八二  7《...

    释宗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069476.html
  • 蕴处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

    色」有广狭二义,在「五蕴」中之色蕴是就广义而言,一  切物质的总称,而「十二处」、「十八界」中的「色处」、「色  界」,即就狭义而言,仅指物质的一部分。  广义的「色」就如《杂阿》第三所说:「云何...「香」有好香、恶香、等香、不等香四种,「味」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1.参阅杂阿第二,大正大藏经(以下略称大正) 2,pp. 9-14  ;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第十一,大正26, p....

    张瑞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071290.html
  • 佛陀的耕耘

    才是真正的耕田,不再受轮回的痛苦。”  这位农夫听完佛陀所说的偈颂,内心十分惭愧,终于领悟到佛陀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播种者,于是盛满了最香美的食物供养佛陀。   这个故事出自《杂阿》,是佛陀所说的“耕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0474656.html
  •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

    显示自我欲(表现欲)、饮食欲、睡眠欲、升天欲等,一一展开,欲海无边,欲境无量。 四、欲为苦本 《法华经》说:“诸苦所因,贪欲为本。”《杂阿》说:“若众生所有苦生,彼一切皆以欲为本。”《增一阿》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5476344.html
  • 怎样做一个如法的居士

    的偶像尽衷,对儿女尽责),家庭经济(善生经说:所获经济分四分:一分为饮食(为家计的生活)、二分为田业(营业资本)一分为贮藏(家中的储蓄)一分为给予耕作商人而生利自(利润),杂阿说分三种用途:一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220380370.html